英超下月决定视频助理裁判去留,取消VAR,你赞成吗?

针对俱乐部的不满,英超公司也承诺会与裁判公司一起改进这一系统。比如,针对如何提高VAR沟通流畅性和透明度的问题,英超公司正致力于游说国际足球理事会(IFAB)修改规则,希望能够允许裁判在审查监控器的视频回放后第一时间向观众解释判罚的原因。

俄罗斯世界杯上裁判组在检查越位进球。视觉中国供图

VAR变双刃剑,拥抱科技是趋势

尽管这项技术在英超的使用仅有五个赛季,但在足球运动中,VAR的历史已有近14年。随着时代的进步,拥抱科技成为足球这项运动的发展趋势。

VAR最初的设想是由荷兰足协在2010年提出的,目的是为了通过技术的有效使用,使足球裁判在场上尽量避免错误决策。和VAR设想一同提出的还有门线技术,即通过技术判断球是否越过门线,从而判断进球是否有效。

新技术将会把足球这项运动变成什么模样?一开始,没有人能够确切回答。时任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曾是引入门线技术等高科技手段的反对者,理由是这样会打破足球比赛的连贯性和流畅度。

当业内人士还在纠结于足球运动是否该被高科技手段“重塑”时,各类“冤案”的发生已经悄然打破人们心中的天平。2010年南非世界杯附加赛,法国队借助一次应该被判为犯规的手部停球获得进球,并以此淘汰爱尔兰;南非世界杯1/8决赛,英格兰队在1比2落后德国的情况下由兰帕德打入一球,皮球已越过门线却被主裁判认定无效。

为了减少、甚至避免未来出现类似的错误,理应积极寻求解决方案。随着现任国际足联主席因凡蒂诺上台,引入VAR逐渐被确认为世界足球的发展方向之一。从各国职业联赛再到世界杯、亚洲杯欧冠等等,这项技术如今已然在全世界铺开。比赛期间,裁判因VAR的介入暂停比赛,通过耳机听取VAR裁判的建议或到场边观看回放,最后做出改判或维持原判的一幕也成为比赛中常见的现象。

究其根源,VAR不过也就是一种对裁判判罚依据的补充和增强,最终下达判罚决断的还是主裁判。只要是人做出的判断,就不可避免地伴随主观的成分,就可能存在争议。无论球迷还是俱乐部,让他们失望的其实更多的是决策标准,而并非技术本身。为此,英格兰裁判公司(PGMOL)已推出一项新计划,从基层裁判中挑选出一些未来有潜力成为VAR专家的群体。经过培训后,这部分裁判将能更高效地运作VAR系统,成为现有裁判的重要补充。

新闻+:

这些年,绿茵高科技一直在进步

VAR系统进入球迷和大众视野,并应用于赛事中,并非一蹴而就。其首次在国际足联认定的比赛中登场亮相,最早可以追溯至2016年12月15日的世俱杯半决赛。在鹿岛鹿角3:0战胜国民竞技的比赛中,裁判依据VAR系统判罚了点球。

随后,2018年3月,VAR应用在俄罗斯世界杯上。并在小组赛法国与澳大利亚的焦点战中,诞生了世界杯历史上第一个通过观看VAR实行的改判。而在俄罗斯世界杯法国对阵克罗地亚的决赛中,佩里西奇在防守法国队任意球时不慎禁区内手球,裁判经VAR回看后判定点球。

自此以后,VAR系统在国际球赛上频繁亮相。南美洲足联宣布自2023年起,该联合会组织的所有比赛都用上VAR。同年,欧足联官方宣布,从附加赛开始,欧会杯整个淘汰赛阶段都将使用VAR。2023-24赛季,欧冠、欧联和欧会杯共有239场比赛使用VAR。

那VAR系统在技术上就没有对手了吗?2021年,升级后的“半自动越位识别”(SAOT)技术系统开始应用于卡塔尔举办的比赛上,随后又被引进了欧洲超级杯和欧冠比赛。相比VAR用视频慢动作回放来辨别越位与否,SAOT在科技含量上更进了一步。

这套系统通过足球内部的传感器和安装在球场内的12个跟踪摄像头,既能监控足球的位置,也可以确定每名球员的实时位置。2022年的卡塔尔世界杯揭幕战上,首次应用于世界杯的SAOT技术即提醒主裁判厄瓜多尔球员越位在先,后者判罚进球无效。

“转载请注明出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